电话
A股市场不断走牛,近期上证指数更是突破4000点大关,创出10年新高。然而,在指数节节攀高的背后,却是冰火两重天,“小登”科技股如火如荼,“老登”的消费股地产股不受待见。
4000点之际,如何看待市场涨势,后市何去何从,前景看好、估值不断走高的“小登股”和行业低迷、估值便宜的“老登股”分化之下,很多投资者没有“牛市”感觉,不同资产还会如何表现,年底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就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星石投资、源乐晟、相聚资本、翼虎投资、华夏未来资本等五家知名私募机构。
受访私募机构表示,指数突破4000点,源自政策发力、经济基本面表现、外部环境缓和等多重积极因素共振,短期市场可能波动,但市场依旧处于“慢牛”阶段中,存在较多投资机会。未来将持续挖掘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行业景气度明显改善,且当前股价尚未充分定价的优质标的,重点关注AI、机器人、储能等科技细分领域,以及高端制造、创新药、可选消费等方向。
近日上证指数“久违”10年,再度站上4000点大关,翼虎投资董事长兼投资总监余定恒认为,这主要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振,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发力,包括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二是投资者信心逐步修复,尤其在科技和创新领域;三是外部环境阶段性缓和。科技板块大幅上涨,也反映了新经济动能的崛起。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高级合伙人方磊也认为,突破4000点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国内“十五五”规划公布,积极的政策指引带动市场情绪提升;二是中美关系缓和,中美元首会面并公布阶段性谈判结果;三是美联储宣布降息,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持续,叠加国内货币政策仍保持整体宽松。
在华夏未来资本看来,去年9月24日,一系列密集且有力的举措逐步落地,市场预期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此背景下,多重积极因素持续汇聚,共同夯实了资本市场向好的基础,包括政策层面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经济层面的企业盈利尤其科技板块业绩逐步改善,资金层面的两融规模创历史新高、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等。
源乐晟则看到了中国企业的不可替代性。源乐晟表示,今年以来,外资和国内大资金开始逐步认识到,中国优秀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叠加过去下跌后的低估值,今年这些企业出现了盈利和估值的双升,所以今年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纠偏导致的结果。
展望后市,余定恒认为,市场已脱离底部区域,进入震荡向上的结构性行情阶段。一方面,政策托底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意图明确;另一方面,科技变革与逆全球化的宏观叙事仍在深化,相关产业的业绩兑现能力将持续支撑市场活力,整体呈现“主线清晰,轮动加快”的格局。
相聚资本研究总监、基金经理余晓畅倾向于认为,后市是震荡下的再平衡状态,不再演绎前期那种强劲的趋势性行情。
方磊认为,短期股市或有波动,但当前市场依旧处于“慢牛”阶段中,对未来市场持较乐观观点。中期视角下,国内权益类资产的价值重估还将继续,A股市场中仍存在较多投资机会值得挖掘。
华夏未来资本认为,A股历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本轮行情自2024年9月政策催化启动第一波上涨,在2025年4月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出现阶段性回调,但随后企稳并展开第二波上升。当前市场正处于第二波上涨的尾声阶段,短期可能面临震荡整固,但这属于牛市进程中的正常回调。整体来看,市场仍处于明确的上升趋势中,叠加中美关系出现阶段性改善,市场有望在整固结束后逐步迈入第三轮上涨阶段。
源乐晟认为,虽然不少优质公司今年已经获利较大,后续的波动在所难免,但是优质公司的波动更多意味着买入的机会。
市场表现强劲,私募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4日,有业绩记录的636只100亿元以上规模和209只50亿~100亿元规模私募旗下主观股票多头策略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依次为26.99%和31.65%,正收益产品占比依次为99.37%和96.17%。有业绩记录的399只100亿元以上规模和93只50亿~100亿元规模私募旗下量化股票多头策略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依次为42.61%和40.02%,正收益产品占比均为100%。
另一家三方的数据也显示私募业绩不错,不过主观多头业绩明显分化。格上基金产品总监崔波表示,今年由于整体市场走强,科技牛因引领整体市场不断突破走强,主观股票多头类策略业绩呈现明显分化,量化多头类策略业绩整体有亮眼表现。从收益区间上来区分,头部私募也有60%以上收益的。多家百亿量化私募细分多头策略类型均取得50%左右收益。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今年以来,虽然主要指数涨得不错,但很多做主观投资的私募基金,业绩和投资者的实际感受却不太理想。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节奏太快,热点过于集中。今年的行情明显偏向科技等少数几个热门方向。如果一些主观私募的重仓股还停留在地产、食品饮料这类传统板块,就很容易和市场主线“脱节”,导致业绩跟不上。
崔波也认为,主观私募由于策略风格、持仓板块、仓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整体主观私募收益差异较大,如未买到今年主线板块资产或仓位较轻,会错失非常多的贝塔行情,可能会导致跑输指数。
余定恒认为,从2022年开始,A股市场逐渐转向极致的分化格局,“指数强、体感弱”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资源向“高景气、高确定性”领域集中。指数上涨主要由少数高增长板块(如科技等)驱动,而许多传统行业(如消费、地产)表现疲软,导致投资者整体体感不强。这背后反映了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市场资金正从“老经济”向“新经济”迁移,投资者更青睐成长性和政策支持的领域。翼虎投资一直强调均衡布局,通过深度研究来捕捉分化中的机会,同时控制回撤风险。
对于不同类别资产的分化,受访私募认为虽然消费、地产等“老登股”估值低,而科技类“小登股”估值高,但产业趋势本质不同,市场更注重产业趋势。华夏未来资本表示,“老登股”一般指传统蓝筹股,而“小登股”一般指新兴的科技成长股。投资者不用纠结于“老登”或者“小登”,股价的表现更多是来自基本面和催化剂的驱动,而非单纯的估值高低。
华夏未来资本进一步解释称,传统蓝筹股中,如白酒板块的上涨,其走势的关键取决于基本面的改善情况;而房地产行业则更多受制于宏观大周期,随着中国迈过基建与房地产的巅峰期,政策导向已转“托底”为主。当前行业正处于量价寻底的关键阶段,此过程中的股价低迷是市场的正常反应。牛市的主线通常由最具成长性的产业趋势主导,不会轻易改变,所以在本轮牛市中表现优异的科技成长股,如果未来业绩增速能够持续,有可能会继续成为市场追捧的“新核心资产”。
余定恒认为,对于科技、有色等“小登股”,其上涨逻辑已从概念炒作转向产业需求与供需缺口的双重支撑,但需要警惕部分标的估值与业绩的背离。对于消费、地产等“老登股”,当前的低估是“基本面承压”与“预期低迷”的叠加结果,“老登股”的机会在于“自下而上地精选”,需聚焦现金流稳健、具备竞争壁垒且边际改善明确的标的,回避单纯依赖行业复苏的弱资质企业。
方磊认为,中期维度下,两类资产的分化可能不会持续。一方面,无论是哪类资产都不太可能出现估值的无限扩张;另一方面,消费、地产等行业基本面其实处于磨底状态,随着经济逐步好转,消费等顺周期行业基本面数据或有明显改善,届时股价弹性也会增大,估值修复速度可能会比较快。向后看,市场冷热不均的情况有望缓解。
余晓畅表示,一些价值股当前正处于行业周期的底部位置,估值很低。一旦周期上行,股价可能就有50%到1倍的空间,因为那个时候EPS和PE双升。现在没到那个节点,所以需要等待,这可能就是买价值股往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持仓和年底的布局,余晓畅告诉记者,对于过去趋势性强的板块,在继续上涨的过程中可能会做一定减仓;低位板块未必会立即加仓,在尚未看到强劲逻辑前会保持谨慎。
“10月份,我们在内部结构上进一步调整,降低了医药的比重,主要是因为最近的创新药BD持续低于我们的预期。目前持仓仍然以科技、周期和制造业为主。”源乐晟表示。
华夏未来资本表示,目前权益仓位较高,主要布局港股创新药、新能源、港股互联网、AI算力、机器人等相关科技成长方向。接下来,将持续挖掘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行业景气度明显改善,且当前股价尚未充分定价的优质标的。
“10月初,我们预判宏观事件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引发市场波动,因此主动降仓以规避风险;随着不确定性逐渐明朗,我们及时将仓位提升至八成,主动捕捉结构性机会。”余定恒表示,在布局上,围绕“科技变革”和“逆全球化”两大宏观叙事,重点聚焦超级主题和超级成长方向,包括AI、创新药、机器人及储能以及芯片半导体等领域。展望年底,机会主要集中于政策催化和业绩兑现的板块,如科技和高端制造。
方磊表示,目前主要关注五方面机会,分别为供给面突出的服务消费、供给突破的医药、处于爆发初期的人工智能、受益于美联储降息的周期龙头以及业绩弹性突出的可选消费品。临近年底,考虑到季节性因素以及12月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场对于明年政策和经济的博弈或逐步增加,可能会出现风格切换的交易机会。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