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低风险理财这事儿,真不用搞得太复杂。我身边好多朋友总问,手里那点闲钱,放银行怕收益太低,买基金又怕亏,到底咋选?说实话,我以前也踩过坑,一开始觉得储蓄类稳就完事儿了,后来才发现里头门道不少,跟基金类的差距也不是一星半点。
先说说储蓄类吧,这可是咱爸妈那一辈的心头好,我妈到现在还跟我说“钱放银行最踏实”。像大额存单就挺典型的,起存金额不低,一般得二十万朝上,不过利率确实比普通定期高些。我姑去年存了个三年期的,利率大概两点几,她说就图个安心,反正这钱短期内用不上,放着就有固定收益,还受存款保险保障,五十万以内保本保息,睡一觉都踏实。
还有储蓄国债,国家信用背书的东西,听着就靠谱。但你别说,买这玩意儿得抢,每次发行期一到,银行网点就排起长队,晚几分钟额度就没了。我前年帮我爸抢过一次三年期的,利率不到两分,按年付息,到期还本。他拿到第一次利息的时候,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说“这钱虽然不多,但到手真真切切的”。不过有一说一,国债流动性是真差,提前支取损失不少利息,上次我邻居急用钱取出来,亏了小一千,心疼了好几天。
哦对了,结构性存款也算储蓄类里的“进阶款”,保底收益大概一点五到两分,运气好能搏到四分左右的收益。我同事买过一款挂钩汇率的,到期拿了三点多的收益,天天跟我们炫耀。但我没敢碰,总觉得跟那些金融衍生工具挂钩,心里没底,万一行情不好,就只能拿保底收益,跟普通存款也差不了多少。
再聊聊基金类,这可是年轻人更爱折腾的领域。货币基金肯定不用多说,余额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手机里常年放个几万块在里头,平时买菜、交水电费直接扣,方便得很。收益嘛,最近是不太高,也就一分出头,但比活期存款强多了,关键是随用随取,流动性拉满。我试过急用钱的时候,凌晨两点提现,几分钟就到账,这点是真省心。
债券基金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这才是低风险基金里的主力。我前两年开始买,一开始选了个纯债基金,一年下来收益有三点多,比大额存单高不少。不过去年有段时间债市波动,基金净值跌了点,我当时还慌了,赶紧问理财经理,他说正常波动,拿着就行。果然没过多久就涨回来了,现在想想当时真是瞎紧张。
这里得提一句,千万别把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搞混了。我表弟去年听人说基金收益高,瞎买了个股票型基金,亏了快百分之二十,哭丧着脸来找我。我说你这哪是低风险理财啊,纯纯高风险博弈。低风险基金就得选那种主要投国债、金融债的,顶多掺点优质企业债,这样波动才小。
说真的,储蓄类和基金类的收益差距,得拉长时间看才明显。比如同样放十万块,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化两分,到期利息也就六千多。要是买个业绩稳点的债券基金,年化三点五到四分,三年下来利息能有一万多,差了快一倍。但你要是追求绝对安全,一点波动都受不了,那储蓄类肯定更适合。
我现在的做法是“对半分”,一半钱放大额存单和国债,求个安稳;另一半买货币基金和纯债基金,赚点额外收益。上次我妈问我,说这样来回折腾麻烦不?我说不麻烦啊,储蓄类的放进去就不用管了,基金类的每周看一眼就行,又不用天天盯盘。
对了,还有个坑得提醒大家,别信那些说“低风险高收益”的噱头。上次我刷到个广告,说某产品低风险年化能到八分,点进去一看,根本不是正规理财,是打着理财幌子的骗局。真的,低风险理财就别想着发大财,能跑赢通胀,比活期存款强,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不管选哪种,关键还是看自己的情况。手里的钱短期要用,就选货币基金;三五年不用,大额存单、国债和债券基金都能选;要是一点风险都不想冒,那还是老实存定期。我身边有个阿姨,就认准了定期存款,她说“赚得少点没关系,晚上能睡好觉”,这话也挺有道理的。
你们平时都买啥理财啊?是跟我一样混搭着来,还是认准一种死磕?我之前还见过有人把所有钱都买成债券基金的,也有人只存定期,评论区聊聊你们的心得呗,让我也取取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