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市场走势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指数窄幅震荡时,总有人欢喜有人忧。11月7日那天,科创50指数领跌1.47%,沪深两市成交却突破2万亿。这种看似矛盾的行情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密码?

作为一名量化投资者,我发现这种分化行情恰恰是检验投资策略的最佳时机。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如何在看似平淡的市场中发现真正的机会。
很多人以为牛市赚钱就是捂股不动,这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我观察市场十年发现,真正能在牛市中赚大钱的投资者,都掌握了一个核心秘诀:提高资金利用率。
举个例子:同样一波行情,有人只能做5只股票,有人可以做10只。差别在哪?就在于是否懂得避开调整期。大多数股票都是横盘几十天,上涨两三天。如果你被动等待,就会错失其他机会。
关键在于识别机构资金的动向。当一轮调整结束时,机构必然要重新买入补仓。这种行为在量化数据中会留下清晰的痕迹——我们称之为「机构补仓」。
真正的好股票往往不是直线拉升的。它们会像过山车一样反复震荡,让散户晕头转向后突然启动。这种行为在专业术语中叫做「震仓」。

表面看是消息刺激的暴涨,实则已经酝酿半年。期间五次明显回调,每次都吓退一批散户。这就是典型的机构洗盘手法——通过制造恐慌逼散户交出筹码。

当蓝色柱体下方出现橙色信号时,就是机构在故意打压股价后重新买入的明确证据。这种「震仓洗盘」在优质个股中屡见不鲜:
回到开篇的市场走势——那些逆势走强的化工、建筑板块个股,很可能正在上演类似的剧本。与其猜测明天涨跌,不如静下心来研究真正的交易逻辑。
本文所涉数据及案例均来自公开网络信息整理分析,仅供交流学习之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或操作方式,亦未开设任何收费群组。谨防不法分子冒用名义实施诈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