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适度通胀更积极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5-11-03 16:17 阅读次数:

  

给适度通胀更积极的认知

  低通胀、高增长,当然是理想的经济发展状态,但这样的美景似已过去,若干时期内,温和通胀已不可回避。在此背景下,把握经济运行的方向,既需要发展的眼光,也需要高超的调控能力。

  一季度中国的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CPI同比增长2.2%,PPI同比增长5.9%,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复苏强劲,另一方面,如果考量一年来CPI趋向和PPI逐步连续回升,再正视中国大中城市房价的上涨,温和通胀特征十分明显。对此,我们既要未雨绸缪,防止温和向恶性转化,同时,也不能动辄危言耸听,犯“通胀恐惧症”。

  中国不可能长期保持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输入型通胀因素变得突出。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规模同比减少34.2%,而今年3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6年来首现月度贸易逆差。我国连续第1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随着中国消费强劲的需求,以及贸易保护的升级,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化为“世界市场”,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亦将保持旺盛的势头。

  人民币升值,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领导人多次表态,中国不会在压力下升值,但会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升值只是时间问题。在这样的预期下,海外热钱必然会再次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中国,推升资产价格。

  去年,中国释放天量信贷,必然会对通胀起到助推作用。央行开始动用行政手段影响货币政策,此前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月2日又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包括恢复三年期央票发行等,很大程度源于对通胀的担忧,但回收货币受制于经济复苏成果还不稳定,以及大量开工项目不能成为半拉子工程,必然会走走停停,即便是加息,都变得十分谨慎。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下,牵一发而动全身,保持低通胀十分困难。

  正在进行的通过行政手段调整扭曲的价格体系,无论是成本上升因素,还是提高重要资源的价格来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其路径多是涨价而不是靠降价来完成。无论是水、电、油、气,还是房产、矿产、基础原材料,大多是一路上扬。食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一直是牵引通胀走低的重要因素。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筹码,但上游涉及农民利益,价格长期的“剪刀差”,会导致类似肉贱伤民的现象;劳动力工资的长期较低水平,对加快城市化进程弊大于利,也不能体现民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初衷。

  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温和通胀对经济运行无大碍。解决通胀,强行压制价格和强行控制货币存量的老办法当然不能放弃,但经济有质量、民众有财富,才是克服通胀的最有力武器。政府要更大力度地通过社会保障和政策调整,确保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保证其基本的安居需求;要创造更适宜民众的创业环境,并释放民间投资的巨大潜力;政府除强化宏观指导,更多把价格调整放权于市场,让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该涨价的要涨,该降价的要降;政府的货币政策一定要保证优化经济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并逐步减少地方政策的直接融资,防范地方政府大面积地堆积通胀风险。

  中央已开始下猛药调控房地产价格,此次实行的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确保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等,比之过去的调控更有针对性和更有力度。中央的防通胀,开始着力于集中突破。但即便如此,房价已不可能回归到十年前,许多东西只能是越来越贵,有些东西可能是越来越便宜。中国民众的生活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通胀随着时代变迁体现出其新的特性,既然不能避免,就要善于驾驭,这或许是世界进入新世纪后共同面临的长期课题。

  恶性通胀猛于虎,温和通胀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经济发展。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到突出位置,中央的调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这也喻示了对通胀有了新的理解,并正在探求新的解决之道。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电话

AICoin官网

扫一扫,关注AI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