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拉動內需明確為“十五五”時期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抓手,提出促進形成更多由內需主導、消費拉動、內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回望“十四五”,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在提振消費、釋放內需潛力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新的階段,通過政策引導、工具創新與服務生態構建,金融支持消費實現多維度躍升,將成為穩增長、惠民生的重要引擎。
政策工具精准滴灌是帶動消費市場快速復蘇的重要抓手。中央財政持續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與金融貼息協同發力,推動汽車、家電、數碼產品、家裝廚衛等大宗消費更新換代﹔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政策落地,引導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提供低成本貸款﹔首創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覆蓋購物、旅游、養老、家裝等高頻場景﹔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定向支持文娛、教育、養老等服務業,惠及約4000家經營主體,為服務業消費注入了強勁動力。
消費信貸量質同增,成為金融提振消費的重要支撐。5年來,消費信貸市場在規范中實現總量與結構的同步優化,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全國住戶消費貸款余額較“十四五”初期大幅增長。信貸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從傳統的住房、汽車等大額消費,逐步拓展至教育、醫療、文旅、綠色消費等領域。面對消費結構向智能化、服務化、個性化升級的趨勢,金融機構主動創新,推出“專精特新貸”“蘇知貸”等定向產品,為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提供了精准資金支持。
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為消費服務場景拓展提供了堅實支撐。移動支付、數字人民幣等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推動消費場景向“線上+線下”“城市+鄉村”全面滲透。2024年,我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563.7萬億元,用戶規模突破10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覆蓋餐飲、零售、文旅等細分領域,形成了全場景、全天候的金融服務生態。
也要看到,城鄉區域金融服務不均衡、信貸模式與消費需求錯配等問題仍然存在,成為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堵點。這些正是新階段深化金融支持消費改革的發力點。
針對城鄉區域金融服務不均衡,完善普惠金融機制是首要發力點。構建縣域消費金融生態圈,推動國有大行與農村信用社合作,打通服務末梢。健全農村信用體系,依托“數字鄉村”建設,整合社保、醫療、消費數據,建立農村居民信用評分體系,對信用良好的農村消費者給予消費貸款利率優惠和額度提升。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消費金融,鼓勵東部地區探索“科技+消費+金融”模式,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文旅+消費+金融”,對鄉村旅游、非遺體驗等項目提供專項貸款。
解決信貸模式與消費需求錯配,關鍵在於推動消費信貸從總量調控向結構優化轉型。既要合理調控住房信貸增速,逐步提升支持服務消費、綠色消費的額度,也要發展場景化、小額化、短期化消費信貸,針對新市民、低收入群體推出“信用+收入”雙維度評估模型。
進一步激活消費新增長點,強化金融與產業政策的協同聯動必不可少。要建立跨部門產融協作平台,打通消費數據與金融授信鏈條,推動金融機構深度嵌入綠色家電、節能建筑、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前端,提供“支付+融資+保險”一體化服務。鼓勵設立消費金融專項引導基金,重點支持養老托育、智慧醫療、體育休閑等民生服務領域創新項目,形成“政策引導—金融支持—產業落地”良性循環,讓金融更好賦能消費新業態發展。
在此過程中,防范系統性風險、筑牢監管底線不能忽視。要構建“科技+監管”新型治理體系,建立“中央+地方”雙層監管協調機制,明確互聯網平台“助貸”業務的資本金要求、風險准備金計提標准。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嚴禁無場景、無用途的消費信貸投放,嚴控大數據殺熟與過度授信行為。實時監測信貸資金流向,對“套路貸”、虛假交易等行為實施零容忍打擊,保障消費者權益,為內需持續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展望“十五五”,只要以長效機制推動金融精准對接消費需求、護航消費升級,必能激活內需這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讓金融“活水”真正滋養民生福祉。

人民網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趙竹青)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國科學院在建院76周年之際,舉辦了以“原始創新與顛覆性技術”為主題的第四屆雁棲青年論壇。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周琪表示,青年一代肩負著民族復興使命和國家發展重任,是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和未來“脊梁”。…
如何讓一度電轉化為新能源車的動能? 答案就在一塊塊電池。它像一塊反復吸水的海綿,通過“吸水”(儲存電能)、“擠水”(釋放電能),為能源、信息和交通革命提供關鍵支持技術。…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